张 健 张 清 编著
《中西医眼科临证备要》
第十三章 眼眶病
第一节 眶蜂窝组织炎
眶蜂窝组织炎 ,是指发生于眼眶内软组织的急性感染性炎症。根据感染的部位,以眶隔为界分为隔前蜂窝织炎和隔后或眶深部蜂窝织炎。眶蜂窝组织炎 多发于青少年,常单眼发病,不仅严重影响视力,有时还可引起颅内并发症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属眼科急症。中医称“突起睛高”。
【病因病机】
眶蜂窝组织炎 多因细菌感染引起,邻近组织特别是鼻窦炎症的播散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与其局部血管丰富,且无静脉瓣,感染容易扩散有关,血源性感染少见。常见的致病菌有溶血性乙型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火热亢盛,邪毒流注,循经上攻于目,蕴结不解,致气血凝滞,肉腐血败而成。
【临床表现】
一、眶隔前蜂窝织炎 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常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和耳前淋巴结肿大;。脓后穿破皮肤,可出现脓性分泌物。
二、眶深部蜂窝织炎 眼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眼球突出,运动障碍,传放性瞳孔障碍,疼痛,视力显著下。;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视网膜静脉充盈。病情严重者,引起眶尖综合征,甚至感染向颅内扩散,危及生命。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热邪毒证
症状:眼睑充血肿胀,眼球轻度突起;伴发热不适,或耳前硬结压痛;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邪。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15g,黄连6 g,陈皮6g,玄参10g,柴胡6g,桔梗10g,连翘10g,板蓝根10g,马勃5g(包煎),牛蒡子10g,薄荷3 g(后下),僵蚕3g,甘草5g。
加减:红肿疼痛明显者,去柴胡,加赤芍10g、红花5g、夏枯草10g、金银花15g,以凉血解毒,散瘀止痛。
2.火毒壅滞证
症状:眼球突出显著,转动受限,眼睑红肿高起,焮痛拒按,视力下降;伴高热头痛,
便秘溲赤,甚至神昏烦躁;舌红或紫绛,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生地黄15g,水牛角15g(先煎),山栀10g,桔梗10g,黄芩10g,知母10g,赤芍10g,玄参10g,连翘10g,竹叶6g,牡丹皮10g,甘草5g。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服),以通腑泄热;壮热神昏者,可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一)西医治疗
1.局部治疗
滴抗生素眼液如0.3%氧氟沙星滴眼液,并涂O.5%红霉素眼膏以预防暴露性角膜炎。
2.全身治疗
抗感染治疗。原则上应尽早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通常采用静脉给药。用药过程中,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酌情调整用药,以免因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引起严重并发症。在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还可根据病情,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
3.手术治疗:眶内脓肿形成后,应选择波动最明显处切开引流,但应避免过早手术。
经抗生素治疗后,蜂窝织炎和鼻窦炎无明显好转者,应行患侧鼻窦引流术。
【病案举例】
【方歌及方解】
方歌及方解见 (方歌31)。
119.清瘟败毒饮 方歌: 清瘟败毒知石膏 翘栀芩连桔梗草
犀角丹皮地芍玄 泻火凉血方义妙
方解:清瘟败毒饮(《疫毒一得》,方中重用石膏配知母、甘草意在清热保津;黄连、黄芩、山栀共用,是仿黄连解毒汤之意,通泻三焦火热;犀角、牡丹皮、生地、赤芍相配,是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而设;配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桔梗、竹叶取其载药上行。眼科常用于眶蜂窝组织炎 、细菌性角膜炎、葡萄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火毒炽盛者。
【注意事项】
1.积极处理颜面部疖肿、鼻窦炎和其他部位感染性病灶,防止感染扩散。
2.感染向颅内扩展,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者,应进行抢救性治疗。
3.饮食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辛辣滋腻、戒烟酒。
(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