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眼科医师张健的博客

你的尊重与感谢是医生前行最大的动力!

 
 
 

日志

 
 
关于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健教授每周一二三四五全天、周六下午坐门诊。要问眼病的朋友,请上张健医生个人网站_好大夫在线。张健在那里已帮助:12122位(近两周帮助患者数:1153人/平均每天回答82人次),发表2181篇科普文章,总访问:4,919,545次,昨日访问:125,112次(18-01-17),感恩您的垂临访问。张健_湖南省中医附一医院眼科_好大夫在线http://zhangajian.haodf.com/

44.黄芩的故事  

2017-12-21 07:29:38|  分类: 讲故事学中药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主编 张 健                  

讲故事学中药第一册》   

 44.黄芩的故事 - 眼科张健 - 眼科医师张健的博客

                                  

44.黄芩的故事         

  识别黄芩时,有人提出黄芩为什么心黑而中空呢?要知道这个原因,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在四川的大山里,有一对苦命的小姐妹,姐姐叫黄芩,妹妹叫黄连。父亲早丧,其母为了养活这对小姐妹,为人做活,也累得疾病缠身。母亲快要断气时,把黄芩和黄连叫到跟前嘱咐说:“我不行了,你们姐妹两个以后要互相照料,相依为命,不管谁找到好地方,都要有福同享。”姐妹俩对着母亲的面都点头答应了。              

  母亲死后,黄芩带着黄连,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饱受风寒之苦。开始姐妹俩相处还可以,时间久了,黄芩总觉得带着小妹妹是个拖累,便产生了遗弃妹妹的邪念。于是,就把弱小的黄连撇在了四川的大山里,她独自一人去寻找她的幸福生活。可怜年幼瘦弱的小黄连,因无人照料,连冻带饿,不久便饿死在山里了。后来,在小黄连丧生的地方,长出了许多瘦弱的小草,其形状很像小黄连那枯瘦的身形,人们就把这种草取名为黄连。由于小黄连的一生饱受苦寒,所以这种草的性味也是极苦寒的。          

  黄芩呢,她自从抛弃了妹妹黄连,独自去寻求幸福,后来她虽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地方,但她每每想到黄连,总觉得心中有愧。夜里睡觉总是噩梦纷纭,不久便因心中空虚而死。就在黄芩死去的地方,也出了一种小草,这种草的根也是黄色的,小时坚实,稍一长大,它的根就变得心黑而中空,人们就说这是黄芩的化身,就把这种草取名为黄芩。                     

                                  

  【药名】黄芩            

  【别名】腐肠、淡黄芩、荃、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元芩、土金茶根、空心草根、山茶根、黄芩茶、鼠尾芩、黄金茶、黄金茶根、烂心草根、宿芩、护妇、苦督邮、烂心子。                   

  【药性】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药用,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若配黄连、干姜、半夏等,可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黄连、葛根等药用,可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若配茵陈、栀子,可治湿热黄疸。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若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可治肺热咳嗽气喘,如清肺汤(《万病回春》);若配法夏,可治肺热咳嗽痰多,如黄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                 

  本品苦寒,清热泻火力强,配薄荷、栀子、大黄等,可用治外感热病,中上焦热盛所致之高热烦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苔黄脉数者,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3.血热吐衄 本品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如大黄汤(《圣济总录》)。本品经配伍,也可用治其他出血证,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热便血;配当归,用治崩漏,如子芩丸(《古今医鉴》)。                              

  4.痈肿疮毒 本品有清热泻火,清解热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若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则常配黄连、大黄、槐花等药用。              

  5.胎动不安 本品具清热安胎之功,用治血热胎动不安,可配生地黄、黄柏等药用,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配白术用,可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如芩术汤(《医学入门 》);若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可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黄芩分枯芩与子芩。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注:大医精诚,防病于未然,为了普及眼科方面的医学知识,传递科学理念,眼科张健教授定期免费给大家发一些科普类的文章,以方便大家阅读。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分享与转载,让更多的人受益和欣赏!如果不愿意接受到我的文章,请您用微信搜索好大夫公众号,点击取消关注即可,感恩各位的理解和支持!

  评论这张
 
阅读(612)|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