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张明亮主编
《眼病防治大盘点》
4. 全葡萄膜炎如何防治
全葡萄膜炎,是指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三者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炎症,其临床表现及防治参照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
5. 交感性眼炎如何防治
交感性眼炎是指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出现双眼全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为交感眼。多发生在受伤后2周至2个月内,也可在数月或数年后发病。
本病多在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出现症状与体征,经过一段时间后,另一眼(健眼)也发生同样性质的葡萄膜炎。以眼球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眼前似有阴影飘浮等症为主。先表现为诱发眼,之后交感眼亦出现同样表现。检查可见诱发眼眼前段主要表现为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浑浊,瞳孔缩小,虹膜后粘连等。若能窥视眼底,表现为视盘充血、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交感眼初发炎症部位不一,或先出现眼前段炎症,亦可先发生眼底改变。眼前段炎症主要表现为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浑浊,或前房积脓、虹膜后粘连、瞳孔缩小等。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盘充血,其周围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黄白色点状渗出,后极部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发病数月后,因视网膜色素上皮色素广泛脱失,眼底呈现晚霞样改变。主要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等。
局部治疗: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局部可滴醋酸可的松滴眼剂及其他糖皮质激素滴眼剂,或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或醋酸泼尼松龙0.3~0.5ml,1次/3~5日。②散瞳剂的应用。对以前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交感性眼炎患者,可用1%硫酸阿托品滴眼剂滴眼,3次/日,甚者可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0.2~0.3ml,防止虹膜发生后粘连。对以后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交感性眼炎,轻度者不使用散瞳剂,中、重度患者可用1%~2%去氧肾上腺素滴眼剂或1%托品咔胺滴眼剂,1~2次/日。
全身治疗:①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片,每次30mg,每日早晨1次顿服。甚者可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10~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日。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②免疫抑制药: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可考虑用免疫抑制药,常用环磷酰胺,2~3mg/kg每日,一般200mg/日,炎症好转后可逐渐减量,维持量为每日50mg。③抗生素,可用青霉素钠,每次320万~48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日,或妥布霉素,每次24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日。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邪毒乘伤侵入并化热,灼伤黄仁及视衣所致。属于风毒外袭,治宜祛风散邪,清热解毒,方用新制柴连汤加减:柴胡10g,黄连5g,黄芩10g,赤芍10g,蔓荆子10g,栀子10g,龙胆10g,川木通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5g。热毒较甚者,加金银花20g,连翘12g,蒲公英20g,以泻火解毒;目赤痛较甚者,加牡丹皮10g,茺蔚子10g,以凉血散瘀。热毒壅盛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用泻脑汤加减:黄芩10g,熟大黄(后下)10g,玄明粉(冲服)10g,玄参10g,茺蔚子10g,车前子10g(包煎),川木通10g,茯苓10g,防风10g,桔梗10g。口苦咽干,头目疼痛较甚者,加石决明10g(先煎),夏枯草10g,青葙子10g(包煎),以清肝泻火;眼底视盘充血及视网膜水肿渗出较甚者,酌加牡丹皮10g,赤芍10g,丹参10g,以凉血散瘀,活血通络。
眼球穿通伤后应及时修复创口,避免葡萄膜嵌顿,并预防感染。若受伤眼损害严重而且炎症强烈,视力恢复无望者,或继发性青光眼,眼压不能控制者,或保守治疗无效,慢性炎症反复发作,伤眼已丧失视力者,可慎行眼球摘除术。患交感性眼炎,糖皮质激素应维持应用3~6个月,随病情控制而逐渐减量,以防炎症复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