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眼科医师张健的博客

你的尊重与感谢是医生前行最大的动力!

 
 
 

日志

 
 
关于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健教授每周一二三四五全天、周六下午坐门诊。要问眼病的朋友,请上张健医生个人网站_好大夫在线。张健在那里已帮助:12122位(近两周帮助患者数:1153人/平均每天回答82人次),发表2181篇科普文章,总访问:4,919,545次,昨日访问:125,112次(18-01-17),感恩您的垂临访问。张健_湖南省中医附一医院眼科_好大夫在线http://zhangajian.haodf.com/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医案六例(下)  

2016-12-30 12:41:56|  分类: 《张健眼科医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张健眼科医案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医案六例(下) - 眼科张健 - 眼科医师张健的博客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中国中医药药出版社  

【医案精华】(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医案六例()

降火逐痰法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痰火上壅证案      

  江某某,女,52岁,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茶园镇沪昆高铁娄底站,工人。于2014113初诊。            

  主诉:双眼胀痛,视物昏朦,虹视1月。         

  病史:患者近1个月来双眼胀痛,视力下降,虹视;伴身热面赤,动辄头晕,呕吐痰涎。                  

  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5。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较浅。瞳孔大小正常。哥德曼压平式眼压计测眼压:右眼34mmHg,左眼30mmHg。视野呈向心性缩小;眼底视盘生理凹陷,杯/盘比右眼0.6,左眼0.6;房角检查:双眼房角均部分关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     

  辨证:痰火上壅证。               

  治法:降火逐痰。                 

  方剂:将军定痛丸(《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大黄10g(后下),黄芩10g(酒洗),僵蚕5g,陈皮5g,天麻10(酒洗)g,桔梗10g,青礞石(煅)10g,白芷10g,薄荷5g(后下),半夏10g,羌活10g5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1%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剂,滴双眼,每日2次;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剂,滴双眼,每日2次。       

  医嘱:调情志,避风寒,少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2014118):眼痛减轻。视力:右眼0.6,左眼0.6。眼压:右眼22mmHg,左眼25mmHg。原方。5剂。   

  三诊(20141113):眼痛减轻,视物较明。双眼眼压降至均为18mmHg。视力:右眼0.8,左眼0.8。双眼局麻下施行激光虹膜切开术。术后观察数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按:脾湿生痰,郁久则化火生风,风痰挟火上攻头目,致清窍受阻,玄府闭塞,神水潴留,故头目胀痛,目珠坚硬,瞳神散大,视力骤降;痰火内盛,气机失常,故见身热面赤,动辄眩晕、呕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为痰火之候。将军定痛丸加减方中大黄为君,苦寒泄热,清降痰邪,直折火势,荡涤痰火,导痰火下行,痰火去而胀痛止,有斩关夺门之功,故号将军,本方也因此而名“将军定痛丸”。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化痰要药,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与君药合用清泄痰热,半夏以牙皂、姜汁煮后,则搜痰之力更为彰显;黄芩清肝泄热解毒,助大黄泻火之功;天麻平肝息风,善治头痛头风、头晕目眩诸症,与大黄、半夏同用则化痰息风、降泄风痰,以上三味共为臣药;僵蚕息风化痰止痉,襄助天麻;陈皮燥湿化痰,襄助半夏;青礞石重坠性猛,坠痰息风、平肝下气,与大黄苦泄同用则逐痰力大;羌活、白芷散风止痛;薄荷清利头目,以上五味共为佐药;桔梗祛痰,更为诸药舟楫,载药上行,能引苦峻之药上行头目,为使药;黄芩、天麻酒洗,以引药入肝,清降肝火肝风。本方降、泄、攻、逐力猛,用于治疗痰火上攻之病。(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平肝潜阳法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肝阳上亢证案      

  赵某某,女,58岁,湖南省宁乡县朱良桥镇茅塘村,农民。于20141112初诊。                 

  主诉:患者双眼胀头痛,视物模糊,虹视,时愈时发1月。 

  病史:患者于10月中旬开始双眼胀痛,视力下降,虹视,伴头痛,耳鸣耳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腰膝酸软,面红,眩晕耳鸣,手心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高血压病史2年。      

  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6。双眼混合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瞳孔呈竖椭圆形散大,直径5mm。眼底视盘生理凹陷,杯/盘比:右眼0.5,左眼0.6。哥德曼压平式眼压计测眼压:右眼30mmHg,左眼22mmHg。双眼视野向心性缩小。房角检查:双眼房角部分关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        

  辨证: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平肝潜阳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加减。 

  处方:石决明20g(先煎),磁石20g(先煎),珍珠母20g(先煎),天麻10g,钩藤10g(后下),熟地黄30g,枸杞子10g,菊花10g,山茱萸10g,泽泻10g,知母10g,黄柏10g,大黄10g(后下)。5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1%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剂,滴双眼,每日3 次。   

  医嘱:调情志,避风寒,少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20141117):眼痛减轻。视力右眼0.6,左眼0.6,眼压:右眼25mmHg,左眼20mmHg。原方。5剂。      

  三诊(20141122):眼痛减轻,视物较明,双眼眼压降至18mmHg,视力:右眼0.8,左眼0.6。局麻下双眼先后施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数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按:风轮属肝,瞳神属肾,肝肾之阴不足,阳气亢逆升腾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内耗阴血,阴不制阳,随经上窜,神水受伤,症见头晕目胀、眩晕耳鸣、烦躁易怒、耳鸣耳聋、眼珠胀痛、瞳神气色不清或散大;口苦咽干、面红、手心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均为肝阳上亢之征。平肝潜阳汤加减方中石决明、磁石、珍珠母平肝潜阳;天麻、钩藤、菊花平肝清热息风;熟地黄、枸杞子补肾明目;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大黄泻热通便;知母、黄柏以降虚火。闭角型青光眼,除内服中药外,局部滴缩瞳剂,以提高疗效,待眼压降至正常后手术开辟房水通道,以防停药后复发。(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温肝暖胃法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饮邪上犯证案       

  孙某某,女,56岁,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退休工人。于20141225初诊。                

  主诉:左眼胀痛,视力急剧下降2日。         

  病史:患者于1223日夜间突起左眼胀痛,痛牵巅顶,视物昏朦;伴干呕吐涎沫,食少神疲,四肢不温。         

  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3。左眼睑痉挛,眼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前房极浅,黄仁晦暗,瞳神竖椭圆形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哥德曼压平式眼压计测眼压:右眼20mmHg,左眼45mmHg。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临床前期;左眼急性发作期)。

  辨证:饮邪上犯证。                 

  治法:温肝暖胃。                   

  方剂:加味吴茱萸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     

  处方:党参10g,吴茱萸6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20g,枳壳10g,生姜10g,大枣5枚。3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1%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剂,滴左眼。       

  西药: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醋甲唑胺(尼目克司)片,一次25mg1片),每日2次。            

  医嘱:调情志,避风寒,忌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20141228):眼痛减轻,视力:右眼0.8,左眼0.4,眼压:右眼16mmHg,左眼25mmHg。原方。3剂。    

  三诊(20141231):眼痛减轻,视物较明,左眼眼压降至20mmHg,视力恢复到0.5。局麻下左眼施行小梁切除术;2周后,右眼施行激光虹膜切开术。术后观察至今,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按:胃阳不足,痰饮内停,肝之寒邪犯胃,夹痰饮而上逆,并循厥阴经脉上冲头目,阻遏清窍,故致头痛眼胀,眼压增高,瞳神散大,气色混浊,干呕涎沫;胃阳不足,受纳消化水谷失职,脏腑精气虚衰,故食少神疲,四肢厥冷;舌质淡,苔白,脉沉弦亦为肝胃虚寒之候。加味吴茱萸汤系吴茱萸汤合二陈汤加减而成,方中吴茱萸味辛而苦,性燥热,既有温胃散寒,开郁化滞之功,又具有降浊之用;半夏辛温性燥,善燥湿化痰,且可降逆和胃止呕;党参大补元气,兼能益阴,补胃之虚;陈皮、枳壳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脾旺,痰无源生;生姜温胃散寒,大枣益气健脾,以助党参温中补虚;姜、枣相合,还能调和营卫,皆有佐药之义。如此配伍,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之功,使逆气平,呕吐止,余证亦除。但呕吐吞酸有寒热之异,临证必须以呕吐涎沫,舌质淡,苔白滑,脉细迟或脉沉弦细全身症状为据。(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评论这张
 
阅读(26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