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张明亮主编
《眼病防治大盘点》
4. 弱视如何防治
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这种视力低下的眼球称为弱视眼。
人类的视觉系统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完善,如果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由于斜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等原因,无法使视觉细胞获得充分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将可能发生弱视。弱视是儿童发育期常见的眼病,我国发病率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如在患儿视觉发育期不及时治疗,将造成终身视力低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弱视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关系,5岁前开始治疗,效果最好;10岁以后效果相对较差。12岁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而12岁以后开始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很小。
弱视看远看近均视物不清,对年幼的患儿,多由家长细心观察而发现。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视力检查发现矫正视力≤0.8、拥挤现象(对单个字体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识别能力高)、眼底检查常有异常固视点等。可伴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等斜视性弱视。儿童期患斜视,致双眼不能同时对同一物体协同聚焦,从而产生视觉混淆,大脑皮质主动抑制由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就形成弱视。弱视可分为以下三类。
(1)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使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即便屈光不正获得矫正,但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像大小仍不等,程度较低的眼提供相对较清晰的视网膜像,大脑选择该眼的像,而抑制另一屈光不正度数高的眼的模糊像,造成该眼弱视。
(2)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期由于眼的屈光介质浑浊(白内障、角膜瘢痕等)、完全性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以及为治疗外眼病长期不加选择地遮盖患眼,限制了视觉感知输入,使黄斑不能接受正常光刺激而产生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这种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未配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由于调节所限,患者看近、看远都不能获得清晰的物像而形成弱视。这种弱视因双眼视力相差不大,没有双眼像融合障碍,故不引起黄斑抑制。
弱视伴有屈光不正者,应矫正屈光不正。并可用遮盖法,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遮盖分完全性和部分性,遮盖的时间依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决定。遮盖治疗时,须注意被遮盖眼的情况,避免发生遮盖引起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在遮盖的同时,用弱视眼做一些精细作业,如穿针、穿珠子、描画、刺绣等以刺激视觉,促进视力提高。压抑疗法,戴过矫或欠矫镜片以及每日点硫酸阿托品以压抑主眼功能,弱视眼则戴正常矫正镜片以利看近。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压抑健眼看近,健眼每日点1%硫酸阿托品滴眼剂,戴矫正眼镜,即在弱视眼矫正镜片上再加+2.00D或+3.00D球镜。其目的是强迫弱视眼看近,健眼看远。二是压抑主眼看远,主眼滴硫酸阿托品滴眼剂,并在矫正镜片上过矫+3.00D球镜使之看远不清,看近清,弱视眼戴全矫镜看远。三是完全压抑,主眼滴硫酸阿托品滴眼剂,戴欠矫镜,一般减去5.00D球镜(可用负片或减少正片),弱视眼戴全矫镜。目的是使主眼看远看近均不能。四是选择性压抑,为调节性集合过强者,主眼滴硫酸阿托品滴眼剂,戴矫正眼镜,弱视眼戴双光镜片促进看近并减轻或消除看近时的内斜。为维持巩固疗效,需交替压抑双眼,即配两副眼镜,分别为左右眼各过矫+3.00D,患儿每日交替使用以防弱视复发。全身治疗,可用左旋多巴片每千克体重1.0mg,口服,3次/日,4周为1个疗程。
弱视还可以采用其他疗法:如视刺激疗法:适用于中心注视的弱视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后像疗法:适用于旁中心注视的弱视,其目的是使弱视眼的旁中心注视减弱或消退。红色滤光片疗法:能促使旁中心注视眼自发地转变为中心注视,游走性和中心旁注视的弱视宜采用该疗法。
中医认为弱视多属虚证。先天不足,肝血亏损,肾精不足,目失涵养则神光发越无力;或后天喂养不当,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目失濡养,视物不明。属肝肾不足者,治宜养血滋阴,补益肝肾,方用四物五子丸加减:熟地黄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3g,车前子5g(包煎),覆盆子10g,枸杞子10g,地肤子5g,菟丝子10g(包煎)。视疲劳者,加黄芪10g,蔓荆子6g,以补气升清。脾胃虚弱者,治宜益气健脾,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炙甘草6g,山药10g,白扁豆6g,薏苡仁10g,桔梗10g,砂仁3g(后下),莲子10g,陈皮3g。纳差食积者,加山楂10g,麦芽10g,鸡内金5g,以健胃消食。
弱视可用针灸、脉冲电流刺激疗法或穴位按摩疗法。常用穴位为睛明、承泣、攒竹、鱼腰、太阳、四白、光明、风池、肝俞、肾俞、脾俞等,多采用补法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