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眼科医师张健的博客

你的尊重与感谢是医生前行最大的动力!

 
 
 

日志

 
 
关于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健教授每周一二三四五全天、周六下午坐门诊。要问眼病的朋友,请上张健医生个人网站_好大夫在线。张健在那里已帮助:12122位(近两周帮助患者数:1153人/平均每天回答82人次),发表2181篇科普文章,总访问:4,919,545次,昨日访问:125,112次(18-01-17),感恩您的垂临访问。张健_湖南省中医附一医院眼科_好大夫在线http://zhangajian.haodf.com/

89.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2017-10-06 06:56:06|  分类: 视网膜血管病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张健 张清 编著               

《中西医结合诊治视网膜血管病—专家答疑解惑

                                  

89.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 眼科张健 - 眼科医师张健的博客

                                   

                                   

89.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属中医“视瞻昏渺”、“青盲”、“暴盲”范畴。

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原发性高血压在视网膜上的表现。常发生于中老年病人,约80%90%为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以慢性进行性多见,也可突然血压增高进入急性期,其主要病变是弥漫性小动脉缩窄。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属内障疾病,病位在瞳神,相关脏腑在肾。肾属水,为水火之宅。若肾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扰清窍;或酒食不节,损伤脾胃,蕴湿生痰,痰湿阻滞气血,上蒙清阳;或抑郁恼怒,肝气郁而化火,或肝阳上亢,皆可形成本病。若病程久延,肝郁、痰湿或使血行迟滞而成瘀,或使脾胃受损而气血耗伤。至于虚火、实火久灼,既可使肝肾之真阴损伤,又可灼津生痰,或引动肝风,以致本病缠绵难愈,虚实互见。                

  诊断依据:                           

  1.有缓进型高血压病史,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或持续在高水平伴有心肾功能障碍。                             

  2.视力正常或不同程度的下降。                  

  3.眼底:根据眼底本病变分4级。(1)1级:视网膜动脉痉挛期,根据痉挛程度可分为三类:①轻度痉挛:动静脉比例在正常与1:2之间;②中度痉挛:动静脉比例在1:21:3之间;③重度痉挛:动静脉比例大于或等于1:3。(2)2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期,根据硬化程度又分为三类:①轻度硬化:动脉中央反光增强,但未到铜丝状程度,在动静脉交叉处可见静脉有变窄或隐匿现象,或静脉有移位或与动脉是弯曲角度;②中度硬化:动脉中央反射呈铜丝状,交叉处静脉变窄,呈梭形,几近中断;③重度硬化:动脉呈银丝状,交叉处静脉完全与动脉分离,甚远端膨隆扩张,呈肿痘状。(3)3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期:除2级变化外,尚可见视网膜出血与渗出物,有时在黄斑区可见星芒状排列的渗出物;(4)4级:高血压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期:除具有第三级变化外,还有视乳头水肿。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动脉及毛细血管狭窄,环绕毛细血管缺血区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遮蔽荧光,渗出物早期为低荧光,晚期荧光渐增强。                          

  中医治疗:本病有高血压病史,外眼正常,视力渐降或突然失明。治疗原则有清源和消瘀两大类。清源:即去除病因,宜以疏肝、清肝、平肝、化湿、通络为主。消瘀:是针对本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而设,早期以凉血止血为主,出血停止即活血化瘀,后期则可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软坚散结、明目滋阴之品。   

  1.肝气郁结                           

  症状:外眼正常,双眼视物模糊,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亦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伴有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善太息,食少嗳气;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解郁。                        

  方剂: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5g,赤芍10g,川芎5g,丹参10g,石菖蒲10g,菊花12g。          

  加减:若血压高加石决明15g(先煎),珍珠母15g(先煎),以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以养心补肝,宁心安神。     

  2.肝火炽盛                          

  症状:双眼视力下降,甚至突然失明。眼底除动脉细、反光强外,亦可有大量新鲜出血,或由于出血量大窥不见眼底。兼见面红、胁痛,口苦、急躁易怒,头昏疼痛,便干;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龙胆草10g,生地15g,当归12g,木通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煎),栀子10g,黄芩10g,甘草6g,菊花10g,白茅根15g,墨旱莲15g,白及10g,                             

  加减:若便秘者加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服);热象明显者加羚羊粉1.5g(冲服)。     

  3.肝阳上亢                           

  症状:眼症同前,兼见头痛眩晕,耳鸣,手麻,失眠,舌质红,脉弦。 

  治法:平肝熄风,凉血散瘀。                   

  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释义》)加减。            

  处方:天麻10g,钩藤15g,石决明24g(包煎),栀子10g,黄芩10g,川牛膝12g,杜仲10g,桑寄生15g,益母草12g,首乌藤15g,茯神15g,白茅根30g,白及10g。                            

  4.气滞血瘀                           

  症状:双眼视物昏矇,眼底静脉瘀滞,色暗紫,甚至动、静脉闭塞,出血色呈暗红,量多少不定。兼见胸闷不舒,头痛易怒,面色晦暗,舌色紫暗,可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桃仁10g,红花5g,当归15g,川芎5g,赤芍5g,生地黄12g,牛膝10g,桔梗10g,枳壳10g,白茅根30g,丹参12g,三七2g(冲服)。   

  5.阴虚火旺                           

  症状:眼症同前,眼底可见反复少量的出血。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苦咽痛,口干唇燥,夜难入寐;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散瘀。                   

  方剂: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知母12g,黄柏10g,熟地黄10g,山茱萸5g,山药12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10g,墨旱莲30g,女贞子10g,龟甲10g(先煎)。      

  6.气虚血瘀                           

  症状:眼症同前,眼底出血量多,色暗,兼见倦怠气短,食少纳呆,头痛心悸,郁闷易怒;舌淡红苔白,脉沉涩或无力。               

  治法:补气活血。                         

  方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黄芪30g,当归尾6g,赤芍5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地龙3g,白术12g,茯苓12g。                       

  7.痰湿阻络                           

  症状:病程日久,眼底动脉变细或完全闭阻,可见渗出,伴有胸闷,纳呆,肢倦,小便短赤,口苦;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方剂: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加减。              

  处方:飞滑石30g,茵陈30g,淡黄芩10g,石菖蒲10g,木通10g,川贝母10g,连翘10g,薄荷5g,白蔻仁5g,藿香10g,川芎5g,地龙5g。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适用于本病的阴虚火旺型。

  2.逍遥丸:口服,每次服6g,每日2次。适用于肝气郁结型。    

  3.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亦可静脉点滴。适用于肝郁气滞型。                               

  4.龙胆泻肝丸:口服,水片,一次36g,一日2次;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片剂,一次46片,一日3次。              

  5.安宫降压丸:蜜丸,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无高血压症状时停服或遵医嘱。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症由高血压并发,近代研究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血管运动神经受刺激后引起血管收缩所形成,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怖、悲伤、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期不断地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机能紊乱,视丘下部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引起周围小动脉痉挛,从而使血压增高,开始时常为暂时性,日久则变为持续性。本症多见于高血压后期,舒张压持续在14.716kpa110122mmHg),并伴心、脑、肾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损害。高血压的中医病因,可归纳为风、火、痰、虚四方面,而其脏腑主病,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四脏中以肾为主,并以肾水虚损为根本的病机,肾水虚则水不涵木,肝木旺则肝阳上亢而见风证;肾水虚不能制火则心病,心火暴盛而见火证;水亏木旺克土,生痰湿,则见痰证。所以在水亏的前提下,出现风、火、痰、虚等不同病因,并因它们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因而出现的症状亦复杂多变。在治疗方面主要是标本同治。治本:水衰宜滋肾养阴,水衰而火盛,宜滋阴降火,木旺宜滋阴养肝,木郁宜疏肝解郁;阳亢宜滋阴潜阳,阳衰宜助阳,气虚宜补气,气滞宜理气,血虚宜补血,血瘀宜化瘀。治标:木旺宜平肝熄风,火盛宜泻火,痰湿宜去痰化湿。或根据眼底所见加以治疗,主要为出血、渗出与机化。早期,新鲜出血多由血热所致。治以凉血清热、止血化瘀,可予牡丹皮、赤芍、白茅根、茜草、蒲黄、槐花、三七、花蕊石之类;中期陈旧性出血,属于血瘀,治以活血化瘀,可予红花、桃仁、郁金、泽兰、牛膝类。渗出由于气滞血瘀,可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佐以理气药。至于机化,则吸收较难,可试用软坚散结药。本症后期,为增进视力,防止复发,多以补益肝肾之剂善后。

  预防                              

  《景岳全书·非风》曰“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的描述,以及《审视瑶函》在暴盲症中关于“屡有头风痰火,无虚水少之人,眩晕发而盲瞀不见”的记载,不仅揭示了高血压的病因,并提出了类似高血压的眼部并发症及其主要症状。(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评论这张
 
阅读(31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